只要能守住五丈原,不让糜旸联通斜谷口,那么糜旸越是冒进,汉军粮道便越会被进一步拉长。
若要比喻的话,汉军当下的粮道就像一条绷紧了的绳索。
一旦绳索受到的压力超过它本身能承受的极限,那么这条绳索便会被直接掰断。
这对汉军来说,是一个致命且无法绕开的问题。
而当下的局势从表面上来看对己方是不利,可不代表己方就真的束手无策了。
己方当下要做的就是不断往那道绳索上施加压力,以静制动,等待着那道绳索崩裂的那一刻到来就好。
若己方能完成这个战略构想,到时候莫说驱逐入寇之敌,就是一些更大的战略目标,也不是不能展望——例如说将汉军的北伐主力尽皆覆灭在关中。
郭淮的话让曹真的脸色越发好了。
在郿县时因为情况紧急,刘晔并未向曹真深入分析放弃郿县,退往五丈原的原因。
可是在朝五丈原撤退的路上,刘晔曾在私下里为曹真仔细分析过这件事的利弊。
刘晔的分析,与今日郭淮在他面前的建言,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两位重臣的异曲同工,让曹真意识到一点——当下的局势对魏军来说,不算太坏嘛。
至少五丈原还没丢不是。
意识到这一点后,曹真的心情慢慢变好了起来。
趁曹真脸色转晴的时候,郭淮又向曹真建议道:“当下我军应该分兵一部,前往渭北驻扎。”
本来心情转好的曹真,在听到郭淮分兵的建议后,他的脸色又垮了下来。
分兵?
不是曹真看出郭淮分兵的建议有着什么隐患,主要这是他的条件反射。
不提那被曹真引为一生耻辱的梁州大战,就说在汉军北伐后魏军遭遇的失败。
先前自己与曹彰分兵,分别驻防在上邽与街亭,然后街亭一战,曹彰惨败。
数日前自己分兵回防后方,导致面对汉军主力来袭时,郿县防御力量不足,从而无奈下只能放弃郿县。
这两场失败,都有着分兵战术失误的原因,在这两场失败的影响下,曹真现在一听起分兵二字,就本能的有种不详的预感。
当然尽管心中不愿,可曹真不会当众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,不然不就真正坐实了他“畏糜如虎”的名声了吗?
曹真假意思索一番后对郭淮言道:
“百姓积聚皆在渭南,此必争之地也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