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护关、帮他送饭,刚开始什么事帮他招呼一下,他那个时候是专心拜佛,一天拜三千拜阿弥陀佛,他是准备拜三年。拜到第二年的时候,他内心起了一个很大的烦恼,他那个时候把我叫过去说:净界法师,我现在内心当中有很大的障碍冲不过去了,我不管持咒、念佛、修止观,就是完全过不去,我一定要出来,非出来不可。
我说「你再想想看」,这个时候我就给他开导一些佛法的因缘观,差不多讲了三十分钟左右,三十分钟也不是很久,讲完以后他心开意解。
他告诉我说:奇怪,你跟我讲这个道理我都知道(呵),我都知道,但是你跟我讲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不一样。后来我就知道当局者迷,你自己跟妄想打成一片的时候,你自己容易颠倒,这个时候旁边的善知识很重要,所以说修行为什么要同见、同行的善知识,因为我们的内心当中有善根,但是我们的内心也有烦恼,诸位要知道我们是有烦恼的众生,这个烦恼是潜伏在内心的深处,既然有烦恼,有因缘的刺激它就会出来活动。
谁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?谁没有障碍的时候?这个时候如果善知识不加以适当的帮助、开导、安慰,他可能就会因一时的颠倒而退转,前功尽弃。
所以在修行的时候,《天台小止观》警告修行者:初学者你不要一个人住,你一定近善知识,依止大众僧团,依止同见同行同梵行的善知识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不修行,整天唱歌跳舞心外求法,你都感觉不出你的烦恼;但是你真实要修行的时候、真妄交攻的时候,就很容易把你内心深处的烦恼逼出来,逼出来的时候,你自己会颠倒,你自己不知道你在干什么,你自己就觉得不对劲,修行不得利;这个时候旁边的善知识用清净的法语开导你就变成非常重要,旁观者清,他这个时候,在你正念跟烦恼打成平手的时候,他适当的拉你一把,这个就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这条戒佛陀的意思,就是告诉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帮助,我有障碍,你拉我一把,你有障碍,我开导你、我拉你一把,这样子大家依众靠众,大家都得到增上,这条戒是这样的意思。
庚三、不施财物戒
辛一、有违犯
壬一、染违犯
前面一条戒是属于内心的忧恼、内心的障碍;这个地方是色身的障碍,就是物质的匮乏,这当中分两科,壬一是有违犯,这当中先看第一科的染违犯,看戒文:
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,有饮食等资生众具,见有求者正来希求饮食等事,怀嫌恨心、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